12 10月 2012

義大利北部Süd Tiro

搬來平緩的海德堡一年,非常想念高大山塊的稜線起伏,更想念走在山林小徑裡,踩著樹根天然形成的階梯一步一步往上爬,翻越到高點遙望山景後,心臟怦怦跳的感覺。

於是,帶著對山的思念,我們在九月的旅遊淡季來到這個如詩如畫的地方---南提洛(Süd Tiro)。

南提洛,1918以前,屬於奧匈帝國的版圖,是提洛區的一個部份。1919年,割給義大利。第二次世界大戰其間,曾短暫由德國佔領。由於特殊的歷史背景,現在,這裡是北義大利的一個自治省,近70%的人口以德語為母語。德文與義大利文並列官方語言,路上所見的路牌與許多商店都以雙語標示。德語為母語的族群,大多數人又以方言「奧地利-巴伐利亞語」為生活用語。

我跟民宿老闆娘蘿絲瑪莉使用標準德語溝通。她說:「在南提洛有德語學校與義語學校。孩子在家說方言,在德語學校老師以標準德語授課,義語跟英語是他們學習的第一第二外語。」他們說的方言聽起來像德文,但是我卻有聽沒有懂。

很複雜嗎?當地車的歐盟車牌上寫著大大的I (Italia),當地人卻操著德語。加上德國人愛來這裡渡假,路上跑的車有一半以上來自德國。我們到了義大利,卻感覺沒離開德國。明明語言跟文化與北邊的奧地利相通,政治上卻又屬於另一個國家。這種看似複雜卻又兼容並蓄的氛圍,說來也是我們覺得歐洲迷人的地方。

阿爾卑斯山在Süd Tiro的這塊叫做多洛米蒂山脈(Die Dolomiten),列為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多洛米蒂山脈是由石灰岩組成的山群,奇形怪狀的白色岩峰綿延於此,分屬於九個不同的山區。我們去的地方叫做Villnösser Tal,是個以酪農與觀光為主的美麗谷地,山谷後方一排崢嶸岩峰聳立,屬於Puez-Geisler自然公園,前景則是寧靜的教堂與農莊。放眼望去,牛群在山坡上徜徉,木屋陽臺上垂掛著鮮艷的花朵。空氣裡,有燒柴香、牧草味,一整個鄉村,卻是傳統與現代兼具的繁榮景象。

風景照月曆裡的場景。蘿絲瑪莉說:「我知道有亞洲遊客行程,幾天內跑了慕尼黑、薩爾斯堡,來這裡拍張教堂與山的照片後,就又趕去威尼斯了。」這樣的行程讓當地人覺得不可思議,他們一定很難想像長途飛行的亞洲團,千里迢迢來到歐洲想要一次撿完知名景點的心情:P
酪農為生的傳統產業與觀光業結合,這裡很多Bauernhof(農莊)兼做民宿,非常適合家庭旅遊。

我們住的農場由兩個大建築物組成,一個是保留石牆達一公尺厚的傳統住房,在上方加蓋的木屋;另一棟高挑的房子,上面儲存冬季牧草,下面則是牛欄。農場主人李奧跟太太蘿絲瑪莉和孩子們住一樓,二樓住著李奧的父母親,三樓裝潢成四間公寓出租。每天早晚各兩次擠牛乳時間,房客可以去牛欄參觀。院子裡有兒童遊戲區,有360度旋轉的木頭躺椅,躺下就能直接面對美麗的山景。菜圃裡除了簡單幾樣時蔬,還有香草,開伙缺香料,可以去院子裡摘。菜圃旁的小木屋,養了山羊、天竺鼠、和兔子。還有一間兒童遊戲室,擺滿了玩具圖書,琦琦想玩就自己跑去,天氣差時,不怕無聊。

陽臺往下望,小妞在盪鞦韆,爸爸在躺椅上曬太陽~
抵達民宿的第二天傍晚,看見李奧領著小兒子,拿著耙子在自家後方的陡坡上收曬乾的牧草。這裡多數的山區牧場位於起伏很大的坡地上,無法機器收割牧草,只能徒手拿著長柄鐮刀站在陡峭的山坡草地上,一晃一刀的割。等割下的牧草曬乾了,再拿耙子集中起來,搬到儲倉裡放著準備過冬。

早餐,蘿絲瑪莉代訂鎮上麵包店的麵包。牛奶,是農場裡的新鮮生乳。除了手工果醬,還有自己做的接骨木糖漿,調水當果汁喝。李奧養了17頭乳牛,每天早上只要天氣好,從陽臺上就可以望見他跟老爸爸把牛趕出牛欄,在自家周圍一片斜坡上放著。一天傍晚我們進牛欄看擠奶,李奧腰上綁個小凳子,頭上戴頂破舊褪色的小孩帽,在兒子的幫忙下,拿著一對長長的「電動擠乳器」,一隻一隻輪流擠奶。安裝擠乳器前,得先擦乾淨牛乳頭,手動擠一下。看他忙到哪隻牛旁,膝蓋一彎,小凳子靠地就坐到哪,還真是方便啊!

我問:「一隻牛要擠多久啊?」
「大概五分鐘」
爸爸笑著比比bonbon:「那比她喝母奶還快啊!」

一晚,蘿絲瑪莉邀所有房客在他們家號稱有兩百年歷史的老客廳共進晚餐。除了我們,有一對年輕荷蘭情侶,德國老夫婦,還有也帶小寶寶的義大利夫妻(他們也是南提洛德語區人)。整桌菜,只有水煮馬鈴薯溫熱著,其他都是冷盤。當地特產也是蘿絲瑪莉哥哥醃製的Speck(煙燻風乾豬培根)切成透光的薄片,輕輕捲起像是半邊的蝴蝶結,擺了滿滿一盤。切好的乳酪丁、醃黃瓜、香腸丁放在漂亮的小木頭沾板上,黃綠紅三色看上去頗是討喜。還有一大盤番茄片配mozzarella乳酪,搭配以Balsamic香醋為基底的油醋。mozzarella說也是當地農產,吃起來香濃,德國超市裡買的完全不能比!不過啊,這樣冷的晚餐,一次嘗鮮很好,要讓我們天天吃,還真是不習慣!!

產乳酪的Kaserill山屋
除了一天氣溫驟降,山谷下雨山上下雪外,我們每天牽著大的背著小的,就往山上跑。自然公園(Naturpark Puez-Geisler)裡有四通八達的路線可以挑,個個裝潢別具特色的山屋分布密集,供餐宿,而且廁所都乾淨得不像話。以前爬山總是午餐自備;現在光是一家人的備用外套跟寶寶尿布就佔了背包很大的空間,山屋的熱食成了我們補充體力的中繼站,也是我們品嚐當地食物的機會,而且,也幫我們減輕背負食物上山的負擔。

風景美,步道維持的好,原本就能夠吸引許多愛山的人來。但是要做到讓原本不容易親近山林的人也能享受山水,就真的讓我們很感動了。山上除了羊腸小徑,車子可以開上山屋補給的產道,還有沿著等高線高度開闢,標榜推輪椅或推嬰兒車的路線。我們就在當地產乳酪著名的Kaserill山屋,碰到其他帶小寶寶跟學步兒的家庭。高大的爸爸跟產後仍豐腴的媽媽,推著大輪子推車走上來吃東西看風景。爬山,也可以像逛街購物一樣方便。

不只如此,好幾個小朋友腳程可以到達的山屋外圍,甚至有兒童遊戲場。沙坑、鞦韆、滑梯是基本配備。這真的是太瞭解小朋友心理和體貼父母的設施了!琦琦即使走累了,抵達山屋看見遊樂場後總是眼睛一亮,精神又來了!當我們坐在室外享受山屋美食,先行吃飽的小妞在遊樂場裡自在玩耍,爸媽只要遠遠的看著就好。之後幾天的健行,只要跟她說:「走到山屋就可以玩喔!」,總是能夠激勵她繼續走。
山屋旁的遊戲場。在這麼美的山邊玩,我也好想當小孩子......
四歲半的琦琦獨立許多,腳程以及平衡感也出乎意料的越發成熟了。趁著妹妹還小都背著走,來回三個多小時的路線,我們已經不需要多花一倍的時間。邊走邊玩的小妞也會對著讓她感動的景致發出讚歎。看來,她雖然早就不記得Grenoble三年離不開山的家庭生活是怎麼過的,山的影響力,已經無形中,成為她理解世界的一部份了!
Sub Tirol_Adolf Munkel weg
Sud Tirol_Kaserill Alm
Sud Tirol_民宿附近散步

31 8月 2012

夏天結束了

德式辦桌

 九月還沒來,一週的熱浪掃過後,氣溫馬上降低,昨天一早起床後,客廳窗戶看出去一片霧茫茫,提醒我們要入秋了。

八月底,我們住的小鎮還有隔壁大鎮,陸續舉辦夏季節慶。家旁邊就是小鎮中心廣場,上週收到通知,因為將要封閉道路擺攤,請住戶體諒車輛改道。廣場上搭了棚子和舞台,提供簡單的熱食,舉辦居民同樂音樂會。棚子外,有個臨時搭建的旋轉木馬(小車車)。封鎖的道路上,拉來了四個車廂改裝的攤位:賣各種甜食:糖果、棉花糖、糖炒核果、上頭用五顏六色糖霜作畫的肉桂餅,還有飛鏢射氣球換玩具等遊戲車。在我們這種夜市文化長大的人眼裡,這幾個小攤實在不夠看,雖然如此,開放時間一到,還是有很多居民舉家大小晃來捧場。從星期五到隔週的星期一,每天晚上都吵個不停。喇八擴大又被棚子遮擋住再鑽過雙層窗戶透進來的歌聲,跟老家大拜拜時野台歌仔戲布袋戲傳來的brouhaha有得拼!如果不去看窗外,彷彿聞得到鞭炮的煙硝味。

隔壁大鎮Wiesloch產白酒,地區免費報上廣告著即將舉辦一週的酒節,有表演、盛宴、品酒活動,還有臨時搭建的遊樂園,規模比我們鎮上的大很多。雖然我跟琦爸兩人對遊樂園不感興趣,甚至一直很排斥讓琦琦去坐店家門口吃錢的電動搖搖馬,既然這是每年舉辦的大活動(連房東都跟我們提過),我們兩個小時候也有遊樂園玩耍的回憶(其實也都挺美好的),琦也夠大了,就帶她去見識見識吧!

果然,現場可是大陣仗。各種臨時搭建的遊樂器材,有給小小孩玩的溫和小火車、碰碰車、360度高速旋轉像自由落體的東西、摩天輪,當然還有賣吃的攤位。我們帶著琦琦轉一圈,讓她自己選想玩的。第一次進遊樂園,小妞眼花繚亂的,爸媽這天又特別開放,還會主動問她要不要吃棉花糖,她反而有點不知所措哩!

玩了一圈,到旁邊的小公園散步時碰巧遇到舞蹈表演和免費品酒,結束後來了一隊穿著傳統服飾吹喇八搖旗打鼓的鎮民,年紀有老有小。我們並不知道酒節的節目表,卻在這裡誤打誤撞跟上重要人物(猜測是鎮長等大批人馬)領頭的遊行隊伍,接著又跟著大夥來到改裝成節慶氣氛,擺滿了長桌的體育館內。

爸爸說:「今晚不開伙,我們就在這裡吃吧!」

現場氣氛熱絡,請來外燴辦桌,還可以看見穿著傳統服裝的服務生,跑來跑去的端啤酒點菜,就像是個小型的Oktoberfest一樣。點了一份超大的德國豬腳,三人分食還差點吃不完。

棉花糖、甜甜的炸麵團、肥滋滋的豬腳和不太好吃的薯條,這個週日的飲食非常不均衡。只能安慰自己,還好這種場合久久才一次啊~

17 8月 2012

萊茵河谷一日遊

好久沒有遠遊了,由於妹妹還小,這個夏天我們多半以輕鬆家居的步調生活。

隨著Bonbon成長穩定,一家人有越來越待不住的傾向。於是,拿出買來一年卻用不到幾次的德國旅遊指南,認真選了一條三顆星路線,以一天的時間遊歷中段萊茵河的一小段。

從Koblenz到Bingen這段65公里長的路線,列為聯合國世界遺產。萊茵河兩岸河谷尾稜上,聳立著大大小小的城堡。建築別具特色的小鎮,與山坡上的葡萄園,傍著大河,以及河上的運船與渡輪,在晴空下讓人看了心情大好。

出發前晚研究地圖,兩人還在納悶著,沿途一座橋都沒有,這樣就沒辦法在途中換到河對岸折返。沒想到跟著導航開著開著,來到萊茵河寬敞的河岸,左右看看,沒有橋,怎麼過河?前面已經停了幾輛車,後方來車也一副從容的姿態排在我們後面,大家都熄火耐心的等著。難道這是碼頭嗎?

媽媽下車察看,果真是碼頭!一個隱身在河岸花園腳踏車道旁的小碼頭,有著寬闊甲板的渡輪載著排列整齊的車子正從對岸不疾不徐的漂過來。這可是我們第一次連人帶車子上渡輪,兩個大人比小孩還興奮!渡輪約每半小時一班,往來河的兩岸,上船後由查票員一車車售票。後來到Rüdesheim遊客中心看觀光地圖,才知道中萊茵河段每隔一段距離的小鎮都由渡輪接駁兩岸的交通。這麼一來,我們想要回程時從河另一邊折返的計畫就可行了!


以產白酒著名的小鎮Rüdesheim,夏季觀光人潮出乎我們意外的多。很久沒到這種人滿為患的觀光勝地,心情居然有點矛盾。一方面受到現場熱絡氣氛感染,步調飄飄然,跟著人潮東逛西看;一方面又很想趕快逃離這裡,找個人少的地方休息。這裡的觀光重點,除了品嚐以Riesling品種釀造的白酒和冰酒,就是搭乘觀光纜車上到高點看葡萄園、眺望萊茵河風光。我們探頭讚歎一下纜車站排隊的人潮後,就驅車離開,找河邊餐桌野餐去!

Rüdesheim漂亮的郵筒

午餐後繼續北上,來到羅蕾萊岩壁所在的小鎮St. Goarshausen。羅蕾萊(Loreley),山歌歌本裡傳唱的詩句,唱得完整的只剩下第一句:「我不知道為什麼這樣,使我心這般悲傷......」。萊茵河在這裡轉向,地形的關係,使得這一帶水流危險,影響了過往船隻的安全。所以,才會有金髮美女拿著金梳梳髮唱歌,受歌聲誘惑的渡船人觸礁翻船的傳說。132米高的岩壁本身並不特別壯闊,從頂端俯瞰河岸與對岸台地的葡萄園與村落,想到詩人的浪漫與這首歌的旋律,還是覺得值得一遊。

羅蕾萊俯瞰萊茵河

因為時間有限,加上帶著兩隻小動物,我們只看了一半的山水。羅蕾萊之後,從St. Goarshausen渡河到左岸,回家。

在左岸看見不少人騎著單車遊河,爸爸媽媽不禁又開始夢想,帶兩隻小動物騎車的行程了.....

31 7月 2012

鄉村、瓜田、炸薯條


今年七月,海德堡的夏天很涼爽。好不容易上禮拜熱了三天,馬上又跳回最高溫平均24度的多雲日子。週日趁著天氣轉晴,原本打算到林子裡散步,經過住家兩公里外的農莊,外圍停了好多輛車子,好像辦甚麼熱鬧的活動,決定先去湊熱鬧。

原來隔壁小鎮借這裡的場地舉辦夏季聚會,臨時搭建的舞台,樂團正在準備表演。現場擺的長桌旁,已經坐滿了不少身材碩大的中老年人,還有少數一些帶小孩的家庭。有煎香腸配麵包、炸薯條,當然也少不了寬口大酒杯裡裝的清涼啤酒。由於肚子還不餓,我們決定先在附近的田野裡走走。

這一帶是平時爸爸上班開車必經,山丘上的交通要塞。圓環十字路口旁,就是牧場。道路一邊黑身白斑的乳牛,順從的住在通風良好的牛圈裡;另一邊,棕色長毛頭長角的蘇格蘭牛,懶洋洋的吃著牧草。除此之外,還有幾匹健壯的好馬,秋天經過這裡,還可見成群肥滋滋的鴨。

我們隨處走,哪裡有路就往哪裡去,非常隨意。走進一大片瓜園,入口處木牌子寫著種了35種瓜類。瓜園由中間車道般寬的土路一分為二,土路中央密密麻麻長的,不就是媽媽特地買種子種的德國洋甘菊嗎?!果然這以大地為家的小菊花,開的比陽臺花盆裡大多了。

離開瓜園,道路兩旁不是野生(?)蘋果樹,就是茂密的玉米田。蘋果樹上結實纍纍,雖然季節還不到,地上已經有不少掉落的青蘋果,琦琦邊走邊撿,跟我們玩丟蘋果遊戲,看誰丟的遠。就算每次結果都一樣,爸爸第一,媽媽第二,她第三,她還是玩得很起勁。

醞釀了吃喝的情緒,原路折回時,碰到瓜園主人來摘瓜。媽媽奉爸爸之命,趕緊上前去攀談,問出這些當地產的時蔬去哪買?德國生活這九個月來讓我們最思念法國的地方,就是法國的露天市場跟當地菜農擺的攤子。原來瓜農兩位老夫婦在臨鎮有個小店面,離我們家不算遠。終於找到可以買到當地產品的通路了,開心!

爸爸媽媽趕著回去吃炸薯條,小妞卻看著人家摘瓜看得入神,不想走。
「那你慢慢看,媽媽跟爸爸先走了,妳等一下再來追我們。」
我們在路口,遠遠看見那位奶奶不知道拿了甚麼給小妞,小妞小心翼翼抱著走向我們。

是三條小黃瓜!

「你有沒有跟奶奶說謝謝?」(我們覺得很不好意思......)
「我忘了......」
「那妳回去跟奶奶說聲謝謝,好不好?」
看著小妞跑回去,杵在欄杆旁,沒想到奶奶又拿了東西塞在她手裡。

是三條更大更粗的小黃瓜!!!

這下子我跟爸爸趕緊衝回去,我滿手小黃瓜,想把那三條大的還給奶奶,急著解釋我們只是希望小朋友要記得說謝謝,怕她誤會我們差遣小可愛來要第二回@@。
奶奶倒是很豪爽,直說:「沒事!沒事!」
看來我還沒去過人家的小店,就已經成為忠實顧客了。

裝了小黃瓜的背包變沈了,腳步反而因為陌生人的溫情而輕鬆起來。慢慢踱回野台Summer Party的會場,聽著樂團演唱經典英文歌曲,搭配一份外皮香脆的炸薯條,一壺蘋果酒(Apfelmost)。一家四口的悠閒午後,很滿足。






17 7月 2012

小蜜糖問世三部曲---第二部之散步催生


預產期當天早上逛了花市。過了中午,精力旺盛的琦琦已經待不住家裡,一直嚷嚷著要去公園玩,而且還指定要學校附近那一個。媽媽雖然有隨時要跑醫院的心理準備,看著窗外的藍天,也坐不住了。三個大人陪小妞在公園裡消耗體力,連媽媽也玩了起來!

離公園不遠處有戶農場,黑色的牛群早已出來放養。農場附設的啤酒花園(Biergarten)在當地小有名氣,聽說食物不錯吃,但是服務不太好。德國人吃的早,傍晚五點多,大多數人已經點了豐盛的晚餐,配著十公尺外牛欄裡飄散過來的陣陣糞味與牧草場裡似有若無的堆肥味,還有嗡嗡叫徘徊桌邊揮之不去的大蒼蠅,大快朵頤。不過大家似乎一點都不介意這樣的用餐環境,坐在大樹底下,放眼望去的牧場景致,其實很舒服的。對我們幾乎視而不見的服務生,讓我們等了快半個鐘頭才喝到飲料,這才體會到為什麼這家啤酒花園的毀譽參半。

晚風吹來,在斜陽下繞了牧場走一大圈,隔著一條馬路的林子後方,就是爸爸上班的實驗室。回停車場前,琦琦跟爸爸跑去躲起來想嚇媽媽,我躲到樹籬後反過來嚇了他們一跳,但是就在一大跨步的同時,卻感覺疑似破水了。

回家上網東看西查,又覺得只是因為預產期已到,等的不耐煩,錯誤解讀寶寶擠壓膀胱的小意外。隔天早上就要去生產醫院做例行的胎心音檢查,還是好好睡飽,靜待隔天有啥動靜吧!

11 7月 2012

小蜜糖問世三部曲---第一部之阿媽來了

阿媽插的花

琦琦出生時,爸爸身兼採辦、司機和大廚,白天還要上班去;媽媽身兼奶瓶、枕頭和搖籃,日日夜夜以寶寶為生活重心打轉。就在寶寶出生後那短短一個月,我們除了世界大翻轉,一下子老了好幾歲以外,也以快轉的速度累積著人生苦與樂。現在回想,當然是甜蜜在心頭。

這回,Bonbon還沒生出來,阿媽就已經大小皮箱各一,直飛前來待命,讓爸爸可以專心上班、小姐姐無聊有伴、最重要的是---讓媽媽專心當奶瓶!

想到當年我們孤單兩人苦都苦過來了,阿媽剛來時,我還很鐵齒的覺得,阿媽只要專心陪大的玩就好,其他家事我還可以包辦。畢竟廚房我最熟,洗衣曬衣這些瑣事三兩下就搞定不花甚麼時間,頂個大肚子事必躬親一點都不麻煩。事實證明,Bonbon蹦出來後,月子其間有人可以幫忙煮飯做點家事,還真的是啊~

白天可以好好補眠,吃飯可以好好吃,澡可以好好洗,廁所可以好好上。雖然第二胎已經練就不怕嬰兒啼哭的鐵耳與硬心腸,多個人多雙手,真的差很多。

老媽,謝啦!
預產期當天,Bonbon在肚子裡不想出來,一家人去逛花市,買了七盆花,在阿媽的巧手下,種在跳蚤市場搬回來的大盆栽裡,替我們的陽臺小花園增添活潑的色彩!


01 7月 2012

出月子餐


懷孕真的是不簡單,除了滴酒不沾之外,還不能生食。為了慶祝辛苦的媽媽出月子,今日特別奉上野生薰鮭魚,開了好喝的09年西班牙Las Rocas,配著回憶十足的普羅旺斯燉菜Ratatouille。希望四人小家庭生活的能夠開開心心,健健康康。

22 5月 2012

蘭花勝了!

六個花苞,如今已經開了五朵
離預產期還有四天,看著蘭花一朵一朵開,Bonbon還是沒有要來報到的意思,媽媽開始體會到等待的無奈。

是說,我應該好好把握這段相對悠閒的時光才是......

26 4月 2012

含苞待放的春天



去年農曆年馬斯跟芭芭拉送我們的蘭花,給我們風塵僕僕的搬來德國。搬家過程中,折斷了兩片葉子,整個冬天一副受傷的模樣,無精打采歪歪斜斜的處在我們客廳的角落裡。自然淘汰了枯萎的葉子,忽然冒出一根新芽,不起眼的往上爬。我拿了跟支架固定住這根不斷向上攀升的莖,幾週前,莖的末端長出了一些突起物,漸漸的又演變成六個花苞。

原本以為,除了固定澆水也沒特別照顧的這盆花,今年大概不開花了。沒想到,有這麼個令人期待的驚喜。會是花兒先開?還是肚子裡的Bonbon先來報到呢?

 躺在妞的床上,就正對著這棵樹,同一棵樹,冬天看和春天看,還真是不一樣的心情!

海德堡的冬天,沒有群山環繞的Grenoble美麗。雖然我們住在郊區,放眼望去盡是田園景致。少了積雪、光禿禿的樹枝、灰暗的天空、霧濛濛的大地、冷颼颼的空氣。整個冬天,讓人只想窩在家裡冬眠。四月,終於沒那麼冷。出太陽時,總讓人誤以為夏天提早到了。還沒曬夠,起風了,飄來一片烏雲,然後就雷聲隆隆嘩啦啦下一場陣雨。

好在,花開了!樹,發綠芽了!終於又讓人有清新的動力。從我們臥房和琦琦的房間看出去,公寓後方沒人看管的草地上有棵不知明的樹,開滿白花。(媽媽衷心期待那是一顆櫻桃樹,但是不會辨認)。每天早上拉起百葉窗,無論陰晴,看見白花在風中搖曳,心情總是輕鬆的。

最近,到處都有新生命的氣息。

Bonbon,妳甚麼時候來報到呢?

18 4月 2012

快樂的一天,四歲專題報導


妞妞早上上學前蓋的遊樂園
四歲了!

自己換衣穿襪,自己穿鞋。比爸媽早起,也都能先在房間內看書玩遊戲,等肚子餓了再來挖我們起床討食。我們喜歡看她自得其樂的模樣,也喜歡看她吃東西津津有味的樣子。

她對昨天、今天、明天的概念已經很清楚。除了1,不會寫其他字。學校沒教寫字,我們也不急。我們教她看「時針」在哪裡?現在她最喜歡跟我們報時。

今天,我跟爸爸下午到學校,一起參與了班上固定為壽星舉辦的慶生儀式。媽媽烤了一個妞妞最愛的戚風蛋糕,上面灑了一顆顆漂亮的杏仁果;插了一籃不是很成功的草莓糖葫蘆。我們希望,慶生會簡單就好。剛好,學校的簡單儀式很溫馨。我們跟著老師和全班同學圍坐一圈,一起玩遊戲。老師拿了一個用攤開的茶袋作成的柱狀紙捲,要求每個小朋友,對著裡頭說幾句祝福的話。每個小朋友都很認真的對著裡頭為琦琦「許願」。
「祝琦琦事事順心~」
「祝琦琦在幼稚園交到許多好朋友~」
「祝琦琦收到好多禮物~」
「祝琦琦可以擁有好多小熊軟糖~」
「祝琦琦可以吃很多草莓~~~」
 .......

最後,老師拿起打火機,將紙捲點燃。燃燒殆盡的瞬間,剩下的灰燼突然間飛向天花板,然後再慢慢降落。所有的小朋有都抬頭舉起手,想要去接,老師抓起灰燼,放到琦琦的口袋裡說:「好啦!這是大家送你的願望,讓你帶回家。」

當我看著小朋友們童言童語在幫小妞許願時,蠻感動的。我們慶生時,不都常常要壽星許願,然後還規定壽星講出兩個願望嗎?可是這回,我看見坐在我身邊的琦琦,害羞又掩不住開心的樣子,接受大家給的祝福。妞妞因為德文還不夠好,還無法流暢的跟講德語小朋友溝通,或是跟大孩子玩在一起。但是當下,這些3-6歲的同學,一起對她表達關心,看得出來,她心裡一定覺得特別溫暖吧!

妞妞挑了一個學校送的小禮物,一顆漂亮的星星,回家泡澡後,打開成為一張畫著生日蛋糕的小毛巾。我們在晚餐過後,也拿出特地為她找的新玩具。一個可以親子同樂,適合4-99歲玩的,琦琦的第一個BG(Board Game)。

看得出來,她今天一整天都很開心!